秦帝南巡厌火精,苍黄埋剑故丰城。
霸图缭戾金龙蛰,坤道扶摇紫气生。
星斗卧来闲窟穴,雌雄飞去变澄泓。
永怀惆怅中宵作,不见春雷发匣声。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剑池》
秦帝南巡厌火精,
苍黄埋剑故丰城。
霸图缭戾金龙蛰,
坤道扶摇紫气生。
星斗卧来闲窟穴,
雌雄飞去变澄泓。
永怀惆怅中宵作,
不见春雷发匣声。
中文译文:
秦皇帝南巡游览,厌倦了烈火的灵气,
便将宝剑埋在了古老的丰城。
霸业图谋纷纷缭绕,金龙蛰伏,
而坤道(指阴柔的性质和能力)却扶摇起舞,
紫气滋生。
星斗在此时眠卧于它的巢穴之中,
阴阳交合后,它们变为一片澄净的汪洋。
永远怀有忧愁萦绕在午夜之中,
却再不见春雷发出宝匣中的声音。
诗意与赏析:
《剑池》首先描述了秦始皇帝在南巡旅行时对烈火飞虹的痛苦感受,随后又描述了秦始皇将宝剑埋在丰城的故事。接着描绘了霸图纷纷缭绕、龙蛰伏、坤道扶摇等场景。最后,诗人以夜晚的寂静和凄凉作结束,表达了自己的忧愁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秋天颇为幽静的景象为背景,通过运用夜晚、星斗、龙、坤道等意象来展示自然与人类的交融,并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与愁绪。
诗中运用了一些抽象的意象,如春雷发匣声,表达了诗人希望看到秋天发出如春天般活跃的景象。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给人以深思之感。
jiàn chí
剑池
qín dì nán xún yàn huǒ jīng, cāng huáng mái jiàn gù fēng chéng.
秦帝南巡厌火精,苍黄埋剑故丰城。
bà tú liáo lì jīn lóng zhé,
霸图缭戾金龙蛰,
kūn dào fú yáo zǐ qì shēng.
坤道扶摇紫气生。
xīng dǒu wò lái xián kū xué, cí xióng fēi qù biàn chéng hóng.
星斗卧来闲窟穴,雌雄飞去变澄泓。
yǒng huái chóu chàng zhōng xiāo zuò, bú jiàn chūn léi fā xiá shēng.
永怀惆怅中宵作,不见春雷发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