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古诗词

留别柳中庸 唐代 李端

惆怅流水时,萧条背城路。
离人出古亭,嘶马入寒树。
江海正风波,相逢在何处。

《留别柳中庸》作者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留别柳中庸》的译文

《留别柳中庸》是唐代诗人李端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惆怅流水时,
萧条背城路。
离人出古亭,
嘶马入寒树。
江海正风波,
相逢在何处。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伤感和思念之情。诗人感叹时间的流逝,流水无情地流淌着,而他却心中感到无限的惆怅。他离开城市的道路是孤寂而凄凉的,离人离开了他曾经停留过的古亭,马儿嘶鸣着进入了寒冷的树林。江海上的风浪正在翻腾,而他与离人在何处相逢,成了他心中的疑问。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深沉的意境展现了离别的伤感和无奈。诗人通过描绘流水、背城的道路、古亭、寒树和江海风波等景物,烘托出离别时的凄凉和孤寂。整首诗词以问句结尾,增强了对离人相逢地点的追问,凸显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渴望。

诗中的景物描写简洁而有力,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流水、背城的道路、古亭等都是离别时常见的景物,它们通过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相结合,增加了诗词的情感张力。此外,描写寒树和江海风波,则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离别时的孤寂和无助。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离别之痛。它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思念和无奈,同时也引发读者对离别和相逢的反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留别柳中庸》的拼音

liú bié liǔ zhōng yōng
留别柳中庸

chóu chàng liú shuǐ shí, xiāo tiáo bèi chéng lù.
惆怅流水时,萧条背城路。
lí rén chū gǔ tíng, sī mǎ rù hán shù.
离人出古亭,嘶马入寒树。
jiāng hǎi zhèng fēng bō, xiāng féng zài hé chǔ.
江海正风波,相逢在何处。


《留别柳中庸》古诗词专题为您介绍留别柳中庸古诗,留别柳中庸李端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推荐了唐代古诗词
古诗词网         Sitemap    Baidunews